主播们推荐白酒,往往都有类似的话术,先介绍精美的包装,然后夸质量。“这是对标飞天茅台的好酒。”“这酒比飞天茅台还好喝。”一瓶几十元的酒,在主播的推荐下成了不可多得的好酒。“没有库存了,没抢到就没有了。”“这酒只有十箱,大家拼手速!”在直播间里还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术。而主播也并非“孤军奋战”,身边直播间里有不少助播应和,甚至观看直播的人里也有“托”,只为营造一个紧张刺激、限时限量的氛围,让消费者觉得“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原价1980元的“五粮液”,直播间只卖298元;798元两瓶的贵州酱工秘酱,专属福利价299元,还送一套十二生肖酒具;市场上卖1388元的大红袍茶叶,直播间下单,到手4盒茶礼和整套高端茶具只要268元……
近日,记者观察直播间发现,一些主播将所有商品原价和直播专属价对比越来越夸张,而在主播的极力渲染和比价刺激下,不少观众会激情下单,很多商品也有一个不错的销量。
主播口中的“家人们”是否真得到了福利?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记者发现比价宣传下,有大量问题存在:到手的商品货不对板,价格根本不如宣传的那么便宜,产品质量一言难尽……
超高原价超低折扣
经常网购的上海市民常洁(化名)告诉记者,她发现现在很多直播带货非常不靠谱:“现在直播间标注的商品原价还有什么意义?反正不管多贵,最后都给你超低价,有些到手价甚至一折都不到。我怀疑这些价格就是随便标的,为了让消费者觉得占便宜然后去买。”
但也有人对此并不认同:只要主播能保证商品是真的,价格又确实优惠了,为什么不占这个便宜呢?
相较于主播给出的原价,直播间专享价、主播福利价是真优惠吗?
“单瓶扫码价598元一瓶,你拿到手之后可以去任何线下门店鉴定,保证是真的,现在我们直播间专属价,一箱6瓶,只要597元!对,你没有听错,官方指导价3588元一箱,现在597元包邮还送一套精美酒具。”
2023年11月,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张柳(化名)看到这条直播后,立马下了一单。“这可是名牌酒,而且商家承诺源头工厂发货,肯定没有假,这回是真的捡到便宜了。”张柳说。
令张柳没想到的是,酒收到后他就发现了问题:“中午喝了一小杯,感觉口感不对,一看包装和之前看的名牌酒包装不一样,产品类型是植物类露酒,是用白酒加了水、绿豆、竹荪、荷叶等调制而成,和白酒不是一回事,说白了就是勾兑酒,根本不值什么钱。”
张柳说,主播一直说这是大牌,是原厂原箱拿的,实际上就是明目张胆骗消费者,所谓的名牌只是大牌酒厂下面的一个授权公司,一再打擦边球,将其和名牌酒绑定,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了名牌酒。“后来我又刷到另一品牌白酒,原价3528元一箱,到手价299元一箱,但我再也不敢贪便宜了。”张柳说。
2023年第15个“双11”,比价成为促销的重头戏,各个直播间和团购群里,与电商平台、旗舰店、专柜进行比价也成为重要的引流手段。
有消费者在某网红主播的直播间看到,主播销售某品牌洗发水时,出示的某电商平台销售同款商品的页面截图为49元,但这张图的上半部分被折向后方。出于好奇,她去电商平台搜索了该产品,发现完整截图上显示出产品的促销信息“拍2减50,带走1KG”“第2件券后¥9”的字样。
同样在该网红的直播间,售价为669元的周六福五福龙足金手串,主播称在同平台其他主播直播间售价为1039元,并出示了销售页面截图,但有消费者随后在同平台周六福官方旗舰店发现其售价为759元。
最近,某明星直播间的羽绒服价格争议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消费者在该明星的直播间购买了原价2899元的鸭鸭羽绒服,实际支付了449元。然而,这款羽绒服在“双11”期间只需228元。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比价行为,往往以产品在其他渠道销售的页面截图为凭据,但截图的真实性却有待核实。直播中的各种福利商品,在其他平台或线下都可以按照近似价格购买,还有部分商品没有在线下商超售卖,商品正价很难确定。
有网友调侃:“按原价一折卖、三折卖,恐怕进价都不会那么便宜,如果福利真这么大,我从直播间进货再去卖不早就发财了?”
价格虚高涉嫌违法
2022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管局城西所执法人员在日常网络巡查中发现,某电子商务公司在电商平台直播和短视频中宣传的销售价明显低于原价,且未发现原价销售记录,随即执法人员上门调查。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高级定制款裙子我之前卖199元,现在改价49元上链接。”面对执法人员展示的直播内容,商家无法提供该产品按原价199元的销售记录。
在现场检查后,执法人员发现该电子商务公司偷偷修改了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店铺的原价,企图蒙混过关,但面对依法录取的电子固证材料,该公司无法抵赖。经执法人员查明,该电子商务公司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涉及的商品未以划线价成交过,检查中该商家平台店铺多种商品无法提供原价销售记录,构成价格欺诈行为,违法所得超过5000元。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现,2023年“双11”期间,北京福气连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播在直播期间,以北京吃客之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某平台同款商品的页面展示价作为被比较价格进行宣传。另查,两家公司商定在不同平台上架同一商品,并标示相差悬殊的价格,供直播带货比价使用。该行为构成价格欺诈,两家公司为共同违法主体。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罚款30万元。
在生活中,消费者经常能遇到商品打折销售的情景,降价促销和价格欺诈二者之间的界限在哪?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饶伟介绍,降价促销是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符的基础上,为了刺激消费进而做出的通过降低价格,扩大销量的行为,商家采取降价促销的目的是“薄利多销”,这是一种正常的经营方式。而价格欺诈行为是在对商品进行价值定义时就没有遵循公平原则,价格明显虚高,通过打折误导消费者消费的行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商品的价格是否符合商品价值以及销售行为是否侵犯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知情权。
饶伟说:“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依法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价格监督管理工作,发现场所内和平台内经营者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处置措施,保存有关信息记录,依法承担相应义务和责任。如果平台经营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也应对价格欺诈行为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与原价相比,不能认为打折力度过大就说明商家一定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