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创新开展“首贷免息”金融服务 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决策部署,铜仁市积极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首贷”破冰行动,通过银行信贷服务精准滴灌民营和小微企业需求,创新开展“首贷免息”金融服务,为市场主体首次贷款提供免息支持,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目前,全市金融机构累计为市场主体提供1.21亿元“首贷免息”信贷资金,免息金额73.61万元。
一、明确首贷免息对象。一是摸清需求。制定印发《铜仁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铜仁市普惠金融春风行动实施方案》《铜仁市普惠金融夏融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铜仁市信贷政策指引》等,建立健全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普惠大走访”的方式,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市金融国资中心会同人民银行铜仁市中心支行及行业主管部门向银行机构推送23.7万个市场主体信息,引导金融顾问带头开展现场走访,精准发掘、精准筛选、精准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全面梳理辖内无贷户名单。针对无贷户欠缺融资和财务管理经验等共性问题,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加强金融知识宣传辅导,全力拓宽贷款覆盖面。二是制定标准。明确企业“首贷”包括民营企业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金融机构以首贷培植为突破口,严格落实培植标准,坚持从征信报告中无贷款记录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中选择培植对象,培植企业名单兼顾当地主要行业,特别是“四化”中的重点产业,深入挖掘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银行贷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有针对性进行培植。目前,培植对象覆盖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多个行业。三是建档培植。实行培植企业名单制管理,深化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市金融国资中心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分批次推送重大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家庭农场等3048户优质市场主体信息至金融机构,由金融顾问带头开展培植企业现场走访,对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向企业进行解释宣传,征得企业配合支持,逐户建立工作台账和培植档案,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资信信息、经营状况、财务指标等信息,做到“有账可查”“有据可依”,把培植行动做细、做实、做硬。围绕导致企业首贷难的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缺担保等痛点堵点,找准原因,因企施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企业融资难问题。铜仁市农商银行和江口县信用联社累计培植1117户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首贷户”市场主体,提供最长45天、最高20万元额度的“首贷免息”优惠。
二、创新首贷免息服务。一是创新金融产品。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信用、真实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商业票据融资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等。各银行机构根据小微企业发展阶段、经营周期、资金需求等特点,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推出小微企业专属线上线下金融产品312个。思南县农商银行依托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信用,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链信贷需求,创设“兴村贷”专项产品,将资金注入到相对弱势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农户,创新推出“社社联建+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产业链融资模式,为公司提供980万元资金支持,为上游1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9800万元,并向13个集体经济组织投放7940万元专项贷款,有效解决企业上游供货农户融资困难。二是优化审核流程。运用金融科技支持风险评估与信贷决策,提高授信审批效率。积极开展线上审批操作,将一定额度信贷业务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明确内部时限,提高审批时效。开办“首贷免息”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设立“首贷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在降低申贷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简化“普惠首贷”申贷程序,压缩首贷户办贷时间,最快可实现1个工作日办理融资业务,有效提高了首贷可获得性和便利度,切实提高无贷户申贷获贷效率。三是放宽抵质押要求。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轻对抵质押担保的依赖度,把主业突出、出资人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联合发力,探索基于税务信息基础的信用贷款方式,通过掌握小微企业在税务部门的纳税信息来放贷,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物造成融资难问题。
三、做实首贷免息支撑。一是用好信贷工具。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对培植活动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落实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用足用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今年3月末,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为5.96%,较年初下降0.41个百分点。二是协同财经政策。金融管理部门、财税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在资金支持、税费减免、风险分担、贷款贴息、抵质押物处置等方面,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激励,形成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强大合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模式,简化融资前置手续等业务办理流程,提高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效率。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银税互动平台为794户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完善担保体系。发挥政府性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坚持准公共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降低担保合作准入门槛,提高获得金融机构准入及授信率,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保持较低费率水平,逐步降低反担保等要求,既有效撬动银行资金助推中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产业,又切实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和个性化融资需求,提供融资规划、担保手续等方面的专业辅导,不断增强融资担保服务能力。
四、严密首贷免息监管。一是动态跟踪管。金融机构在持续培植企业过程中,对因项目规划、土地、环保等融资前置条件不完备又暂时无法解决的,可调出培植名单。企业有恶意逃废债务、信用欺诈等明显失信行为或重大经营风险的,可直接退出培植名单。对出现非恶意信用下滑的,加大监测指导,防止企业信用状况持续恶化。企业成长性良好,帮扶银行若自身无适合培植该企业的信贷产品,便及时推荐给其他银行进行产品对接,实现接力帮扶。二是银保合作管。积极搭建银保合作平台,加大银保合作力度,推行风险共担机制,充分释放保险的融资增信作用,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功率。目前,全市保险机构为56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增信服务;向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保险金额73.73亿元,理赔金额3843.59万元。三是信用评价管。完善铜仁市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创建“信息+信用+信贷+风控”智慧金融服务新模式。持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提档升级,巩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创建成果,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户数逐年增长的,分步有序建成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目前,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5106户,评级面达7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