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诸多的研究数据和流行现状来看,新冠没有季节性。随着人体抗体水平的降低,部分人群可能出现每年2-3次感染。
新冠感染后部分患者可出现疲劳、脑雾等长期神经症状,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发文指出,新冠病毒可导致脑细胞融合,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新冠病毒可侵入脑部,感染神经元后可检测到特征性的刺突蛋白。研究发现,病毒“劫持”了细胞为自身的增殖提供养分,并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其易于与周围的细胞发生融合。因此,细胞并没有被杀死或出现炎症反应,只是被粘起来了,90%都是活细胞,但它们只能同步启动功能或停止。
比方说,“两人三足”肯定比单人跑要慢,更容易摔跤。脑内的神经传导复杂而又独立,被融合后也会产生特殊症状及功能退化。
另外,细胞融合可加速病毒扩散,由于细胞未死亡,更能避免免疫系统对死亡细胞的查杀。
专家称,许多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后都会导致细胞融合,比如HIV、狂犬病、日本脑炎、麻疹等,本研究探寻了病毒感染新的机制;另一方面,当前最新的疫苗技术,如mRNA和腺病毒疫苗可表达特征性的刺突蛋白,尽管当前的几种新冠疫苗没有促成细胞融合的证据,但在将来的疫苗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细胞融合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