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自1957年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上使用了60多年,目前已经是非常经典的降糖药物,在国内外各项指南中均被列为Ⅱ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近期《柳叶刀·感染病学》杂志发布研究称,新冠感染后尽早服用二甲双胍可将“长新冠”风险平均降低40%以上。
二甲双胍是一种便宜实用的降糖药,近年来被发现抗癌防痴呆等一系列“神奇”用途,包括降低新冠重症风险,本研究则关注其对“长新冠”的影响。
共1126名超重肥胖的新冠感染者参与试验,约一半在感染后服用了二甲双胍。结果显示服药组约6.3%确诊“长新冠”,而安慰剂组为10.6%,相差约40%;出现症状后4天内服药可降低60%的“长新冠”风险,此后的服药者效果较差。
二甲双胍预防“长新冠”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它抑制冠状病毒构建新蛋白质的能力有关,可抑制病毒复制;或者,二甲双胍可减轻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引起的血管损伤,而血管损伤是“长新冠”发病特征之一。
总之,这项研究为预防“长新冠”提供了一种很便宜实用,适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的潜在方法。然而,40%的效果源于超重肥胖者,正常体重人群还需探索,出现症状后尽早服用也是应用难点。最重要的是,二甲双胍没有获批治疗新冠的适应症,使用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