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京津冀、河南、山东及陕西关中一带将普遍有高温天气,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局地或达40℃左右。
热化了!进入6月,北京、天津等北方多地遭遇高温“袭击”。据中国气象网消息,京津冀炽热的夏天远没结束,高温天气将再次出现且范围更大。这40℃的爱看来是逃不掉了。
如果你以为极端高温天气只是会引起中暑,那就太小看它的威力了。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高温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引发严重肺部疾病;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重时导致肾衰竭;还可引起精神与行为障碍,引发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系列精神疾患,进而导致事故伤亡事件增加。高温热浪期间过多暴露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还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说白了,就是“高温伤全身”。那么,对于本身有基础慢病的患者或老年人、孕妇等重点人群,如何在热浪来袭时保护好自己的心脑肺肾?搜狐健康整理出一份防护指南,助大家安然度过今夏的高温天。
高温伤心!预防做好这5点
相关研究发现,当温度达到每天平均温度42度的极端高温时,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一倍或两倍。
在预防方面,可以遵循美国心脏协会给出的5个建议。
1、在最炎热的时段(大约中午到下午3点)应该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因为这个阶段太阳通常处于最强状态,患热相关疾病的风险更高。
2、穿轻便、浅色的衣服,穿棉质等透气面料,或防汗的较新面料。添加一顶帽子和太阳镜。在开始之前,涂抹至少SPF 15的防水防晒霜,每两小时重新涂抹一次。
3、在外出或锻炼之前、期间和之后喝几杯水来保持水分。避免含咖啡因或酒精饮料。
4、找一些阴凉处或凉爽的地方,停下来几分钟,补水,然后重新开始。
5、遵循医生的命令,继续按照处方服用所有药物。
高温伤脑!室内外温差别太大
不少人认为寒冷冬季才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夏季一般不会发生。其实不然,高温天气同样也容易引发脑卒中。室内外温差较大、摄入冷饮冷食较多、剧烈运动导致水和电解质失衡等现象,都是容易造成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当温度波动引起血管反复收缩和扩张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就有可能找上门,尤其是高龄、合并脑血管硬化的患者,极易罹患脑卒中。
因此,想要在高温天保护好自己的脑血管,避暑需适度,室内外温差小于7℃是相对安全的。夏季补充水分宜选择温水和常温水,切忌不要在炎热天气一次性大量摄入过凉的食物和饮品。
老年人在夏季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例如步行能调节心肺器官功能;适当慢跑可以强健腰腿肌力,但需要控制时间和心率;做健身操、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及参加一些室内棋牌活动等,也可起到强健身体和活跃思维的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偏瘫,即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或无征兆跌倒;
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
失语,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视物不清、视物双影;
意识不清、昏迷不醒、胡言乱语。
高温伤肺!空调不要使劲儿吹
相信经历过高温天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胸闷气短、喘不上气的感觉。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往往会对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造成负担,可能出现慢病急发,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一些本身有慢阻肺、肺结核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还容易在这个季节突发气胸。
即便是躲在室内吹空调,随着霉菌、尘螨、病毒等过敏原增多,也容易导致各种急性呼吸病的发生,轻则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的症状,发生咽喉炎、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重则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萎靡不振等症状,导致“空调肺”,这是一种过敏性肺炎,属于间质性肺疾病的一种,对肺脏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那么,高温天如何保护自己的肺?首要的还是正确避暑,比如不在气温最高的时候出门、做好防晒措施等。其次,远离过敏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可以随身携带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剂等急救药物。
在空调的使用上,也有讲究。可以在空调出风口下方放置一盆水来改善湿度,房间内湿度控制在40%~60%为宜。空调温度不宜设置得太低,一般最适宜温度为26℃—28℃。应该注意时常换气,建议2小时—3小时左右开一次窗,每次通风约10分钟—15分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每隔一段时间,清洗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