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高峰期即将到来,专家建议大家出外游玩时尽量避开温暖的死水、流动性差的水域,必要时使用鼻夹,身体有伤口时也尽量避免与水相关的活动。
阳光、海风、沙滩、海浪……在海边,你可以聆听海浪声,看着阳光下的波光粼粼,感受海风拂面的咸鲜清凉,顺带把所有的烦恼通通丢给大海。
很多恋夏一族都说,夏天,当然要去海边释放多巴胺!
然而,“食脑虫”的出现打破了一次原本愉快的旅程。
据红星新闻消息,6月初,贵州一位家长本是想带孩子去见世面、看大海,返程后孩子竟持续高烧不退,最近甚至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几经诊查才明确,这名6岁男童感染了“食脑虫”,该病致死率高达98%!
孩子的家长苗女士在网上持续记录自己的孩子生病就医的经历。根据苗女士此前所发信息,去海南旅游回家后孩子出现发烧症状,发热持续十余天不见好转,辗转到几家医院就医。
6月21日,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医院诊断孩子患有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出现持续癫痫、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炎等症状。患儿的病情危重,血压维持不足,病情随时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
苗女士6月25日发布消息称,孩子的脑脊液检测结果出来,“害孩子变成这样的是一种叫‘狒狒阿米巴原虫’,是一种生存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寄生虫,也叫“食脑虫”。
这种只能用显微镜看到的生物虽然不起眼,但它的存在却让人们倍感恐惧。这种听起来很吓人的虫子真的吃人的脑子吗?
致命“食脑虫”再现,离我们有多远
其实“食脑虫”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学名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虫(Naegleria fowleri),一种单细胞寄生虫。以分裂方式繁殖,可形成包囊,寄生于人和动物。
这种寄生虫并不真的会啃食人脑,而是通过入侵脑膜和脑实质后迅速繁殖,引起化脓性脑膜脑炎、血管出血和脑实质坏死等病变,从而损伤脑组织。
“食脑虫”是一种喜热的生物,生活在世界各地温暖的淡水和土壤中,尤其在夏季相对常见。
“食脑虫”可能存在于以下位置:
温暖的淡水,如湖泊和河流;
地热(天然热水),如温泉;
工业或发电厂排放的温水;
未经处理的地热(自然热)饮用水源;
游泳池、飞溅垫、冲浪公园或其他维护不善或氯含量不足的娱乐场所;
自来水;
热水器;
土壤,包括湖泊、池塘和河流底部的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