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眼科青少年扎堆就诊 如何保持健康用眼?医生建议多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眺望远方能让眼部放松,还能让身体产生更多多巴胺抑制近视。
随着暑假到来,阳江市各大医院眼科门诊中多了不少扎堆就诊的“小患者”。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中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成。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保护孩子的视力,成为家长暑期关心的一大热门话题。
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中心负责人李始群和阳江光明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何云。两名专家均提到,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仍旧是目前预防青少年近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暑期眼科青少年扎堆就诊
“孩子平时经常玩手机,现在带他来检查视力,发现度数果然加深了。”7月19日上午,市民梁女士带着高考完的儿子来到阳江光明眼科医院,发现儿子的双眼度数不仅比去年有所加深,双眼度数还相差了近150度。在医院视光部,预约看“眼”的人群在诊室门口排起了长龙,绝大多数为家长陪同下的青少年。
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中心的情况也是如此。李始群介绍,目前在该中心就诊的病人主要以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为主,其中多数为首次发现视力问题,家长想带孩子到医院确诊是否近视。“近视有先天和后天因素。”李始群说,后天因素包括户外活动较少、长时间用眼、睡眠不足等,先天则指父母基因遗传,会出现孩子在非常小的年纪便近视程度很深的案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何云告诉记者,阳江光明眼科医院每年都会参与阳江地区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的调查,全国各地的总体近视率基本相似。在医学上,验光近视度数大于50度就可以称之为近视。
哺光仪、角膜塑形镜有适用条件
青少年近视的普遍,让哺光仪、角膜塑形镜等矫正技术或工具也变得流行起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矫正技术或工具?李始群向记者强调,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哺光仪和角膜塑形镜在使用时都需严格遵守医嘱,否则会出现相应副作用。
李始群介绍,框架眼镜是目前小学生最安全的视力矫正方法,不提倡学生长期佩戴普通的隐形眼镜矫正视力。“网红”的角膜塑形镜也是一种特殊设计用以预防近视加深的隐形眼镜,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重塑角膜屈光力,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延缓近视加深作用。不过,佩戴角膜塑形镜必须严格遵从医嘱,戴镜不当有一定的感染风险,也会引起干眼症等问题。
另一种矫正近视的哺光仪则可以通过增厚眼后极部脉络膜、恢复巩膜纤维弹性和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达到控制眼轴增长的作用,但不当的使用也会对眼睛造成一定危害,严重时还会出现视网膜损害。此外,近视眼激光手术对成年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视力矫正方法,但不能“治疗”近视。未成年人和近视度数还不稳定者,不能做这一类手术。
最好每天保持2小时户外活动
“现在不少孩子出现弱视。”何云告诉记者,除近视外,视觉功能退化导致的弱视也是家长需要留意的情况。何云介绍,弱视的孩子并不存在眼部器质性病变,佩戴眼镜也不能在一定范围内看清物体。弱视的主要原因是孩子长期屈光不正、双眼屈光度存在较大差异等,导致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下。
无论是近视还是弱视,防控的最佳办法都是尽早筛查,并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李始群和何云都提到,希望青少年保持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户外活动时眺望远方能让眼部放松,还能让身体产生更多多巴胺抑制近视。
李始群建议,青少年应尽可能减少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近距离用眼时应劳逸结合间断用眼,每读写40分钟左右到户外休息或远眺5-10分钟。使用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以及一些特殊设计的镜片和隐形眼镜时,需要专科医师指导,遵守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