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孩子耳朵疼是如何引起的? 儿童耳朵痛通常具有哪些症状?
发布时间:2023-08-03 18:48:03|来源:搜狐新闻|作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朋友耳痛、流脓通过抗炎治疗不能缓解,或者伴有发热不退,全身症状比较重,出现头痛、精神萎靡、耳后红肿或耳后疼痛等情况,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及时带小朋友就诊或复诊,细菌毒力强或者患儿抵抗力偏低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诸如急性乳突炎、乙状窦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治疗。

  “医生,我家孩子昨天一直捂着左耳喊痛,一晚都没睡,不知道咋回事?”近日,有很多这样的家长急匆匆地带着孩子来到耳鼻喉科就诊。夏季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尤其少不了水上活动,来医院就诊的耳痛小朋友也多起来了。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就耳朵痛?平时该如何预防?今天我们来聊聊小朋友耳痛的那些事儿。

夏季孩子耳朵疼是如何引起的?

  夏季孩子耳朵疼多数为外耳、中耳引发,少数因周围组织器官疾病引发。外耳引发疼痛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点。

水液浸润:

  游泳或者冲洗外耳道后。若耳内未擦拭干净,皮肤受浸渍破损,易招致感染。耵聍过多遇水后膨胀压迫耳道引发感染。

温度和湿度变化:

  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常可导致耵聍的化学性质变化和耵聍管堵塞,从而降低它的防御能力。

外伤:

  如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可造成细菌进入表皮层或真皮层,引起感染。

耵聍缺乏:

  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耳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聍缺乏时,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 “酸性外衣”,故易致病。过度频繁的掏耳会引发严重的耵聍缺乏。

外耳道疾病:

  如真菌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湿疹继发感染、外耳道耵聍栓塞继发感染、外耳道疖、外耳道胆脂瘤等。

外耳道异物:

  异物进入外耳道内,夏季露宿时昆虫可飞入或爬入耳道内。

  中耳相关问题也有可能引发孩子耳痛,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外伤性鼓膜穿孔、中耳异物等。其中,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内引起中耳腔感染,通常继发于普通感冒,在48小时内发病。由于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相比,婴儿期咽鼓管咽口位置更低、咽鼓管软骨较软,其硬度和弹性不足,参与咽鼓管开放协调有限,再加之儿童鼻咽部及咽后壁淋巴滤泡组织发达,易增生肥大等原因,都导致儿童更易发生急性中耳炎,所以家长们需要重视孩子的耳朵健康。

  此外,夏季孩子耳朵疼还可能是周围组织器官疾病引发的疼痛,如扁桃体炎、腮腺炎、咽旁间隙感染、某些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通过刺激神经。

儿童耳朵痛通常具有哪些症状?

  儿童急性外耳道炎主要表现为初期耳内有灼热感、轻微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甚至引发头痛。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局部体征亦不一致。

  症状相对较轻者,会出现外耳道皮肤轻度充血、肿胀,表面覆以具有臭味儿粘稠的分泌物或碎屑。而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外耳道肿胀明显,可至外耳道狭窄甚至闭塞,皮肤溃烂、耳廓周围有水肿,周围淋巴结肿大、有压痛,鼓膜充血等。

  儿童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耳痛,婴幼儿可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有时表现为捂耳朵或拽耳朵,甚至影响睡眠。症状较重者会出现,高热,哭闹、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症状直到耳流脓后缓解。部分患儿会自诉听力下降。

儿童出现耳朵痛该如何治疗?

  当孩子确诊为急性中耳炎后,一般会全身使用抗生素,并在耳部和鼻腔局部治疗过程中用减充血剂,如呋麻滴鼻液或者盐酸羟甲唑啉等,一般用药不超过7天;或使用抗组胺药、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

  若是急性外耳道炎,治疗时会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明显无法忍受可以服用止疼药,禁止在局部做过多过重的机械性摩擦。在外耳炎的急性期或者恢复期,应该避免耳朵进水等。

  而外耳道疖肿患儿一般采用局部治疗,早期可用鱼石脂甘油或鱼石脂膏敷患处,局部热敷微波治疗。中后期疖肿排脓后,局部消毒后,置抗生素棉条。严重者全身运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患真菌性外耳炎的孩子,通常会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涂抹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霜等。重症患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严重者应用抗菌药物。

夏季儿童耳朵痛如何进行预防?

尽量不要掏耳朵。

  门诊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外耳道炎是由于掏耳朵引起,尤其是使用一些尖锐的物品去掏耳朵时,往往容易对耳道皮肤造成损伤。同时也破坏了皮肤-耵聍屏障这一保护屏障,让水分、细菌更容易进入耳朵引发感染。

夏季尽量减少水流入耳朵。

  尤其是儿童出去游泳或洗澡时,在耳道放置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可防止进水。游泳时,可以使用特殊防水耳塞,如果有水流入耳朵,及时将耳朵出口向下,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水抖干,并用棉签轻轻的在外耳道靠外部分小心清理,蘸干,避免深入过多,并吹干耳朵(吹风机置于低档,距离耳朵30厘米外吹干)。

注意感冒后是否合并存在中耳炎。

  中耳炎的恢复期,一部分孩子可能出现渗出性中耳炎,或中耳炎已引发鼓膜穿孔,中耳内的炎症脓液会流入外耳道,造成炎症。所以,预防感冒,若感冒后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存在耳朵疼痛,耳鸣,拉扯耳朵等中耳炎表现,及时发现就医。

温馨提示:

  一旦孩子在游泳或玩水过程中出现耳鼻进水,接着出现耳痛、流液、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