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不虚此行》《第八个嫌疑人》《寻她》三部中小成本影片摘得金爵奖,体现行业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关注。
6月29日,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峨眉电影集团主办,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作为支持单位的“中小成本电影繁荣发展暨峨眉电影集团项目研讨活动”在成都举行。仲呈祥、王兴东、尹鸿、饶曙光、周建东、张卫、唐科、林丽宁、王曌、殷诗华、张苗、谭飞、朱玉卿等19位业内专家出席本次活动。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电影创作需要一批大投入、高科技、强刺激的、用尽了现代科技手段的电影,但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大量的创作还应该把镜头对准更多的普通人,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仲呈祥说:“从峨眉电影制片厂到峨影集团,一直有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比如当年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我们应该继承发扬我们这样的传统。”
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第九届副主席王兴东谈到,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的关键是剧本,“没有好编剧,质量上不去”。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四川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都有非常丰富的宝藏。整个四川影视创作呈现一个向上向好的大的态势,加上近年四川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未来值得期待。在尹鸿心里,成都本身的城市气质就很适合拍摄中小成本电影。他也表示,在城市气质之外,关键是我们是否能找到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并通过艺术的影像传达出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谈到,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在暑期档、国庆档、春节档观影是一种刚需,很多头部影片都在以上档期获得了很好的票房,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和电影票房的增长。“但是光有头部电影也不行,因为头部电影不是中国电影生产创作和生产的常态,我们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中小成本的电影。”饶曙光说,“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小成本电影占领周末档。因为电影的消费或者说人们看电影的习惯,跟假期有最直接的关系,如果能够把周末档做起来,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就会被打开。”
峨眉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梅表示,峨影自建厂以来,在反映宏大主题的电影创作上有很多探索,从早年出品的《毛泽东的故事》《鸦片战争》等作品,到近年筹备的《伟大的战线》等项目,持续赢得社会认可、受到业界关注。但她强调:“峨影在电影创制上的主要成就与特色,还是更多地集中在中小成本电影方面。”
2023年,峨影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实施电影精品创制“金顶计划”,推出以樊锦诗为人物原型的传记片《吾爱敦煌》、讴歌志愿服务精神的主旋律影片《你是我的英雄》、藏族题材影片《旺姆的夏天》、彝族题材影片《阿莫阿依》等一批现实主义中小成本新片,争取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除历史题材电影《苏东坡》、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献礼电影《伟大的战线》等重大题材外,峨影集团正在筹备推进一批中小成本电影,如:《永不失联的爱》、以泸定地震逆行者为原型的《荒野救援》、讲述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的《李庄宝藏》、承载生态文化新表达的《我不是熊猫》、改编自同名小说的青春校园电影《沙漏》等。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任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