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开工 通勤群众双城生活“同城化”即将实现!
发布时间:2023-04-05 14:46:10|来源:本网综合|作者:

  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开工 通勤群众双城生活“同城化”即将实现!

  近日,首条跨京冀地铁线路平谷线全面开工。平谷线通车后,河北廊坊的三河市、北京的平谷区至北京中心城区的最短时间分别达到32分钟和55分钟。

  1小时,可以从河北燕郊到达北京国贸;1天,快递可以从河北发往天津——这就是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自2013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十年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纵深推进,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北漂青年白雯每天的双城通勤生活就是先坐了20分钟的公交到达地铁站,再坐半个小时地铁到达北京南站,用10分钟出站、安检,在18点30分到达候车厅——此时离开往天津西、经停武清的高铁C2649发车还有24分钟。

  这样每天往返北京海淀和天津武清的双城生活,白雯刚过了半年多。在每天通勤路上,她摸索出了一些省时赶路的技巧:高铁4号车厢与5号车厢之间的车门离出站口最近,地铁13号线的10号门离4号线换乘口最近,西单和宣武门上车的人最多,得往里缩缩。

  武清是天津的一个行政区,距离海淀约100公里。2018年8月起,京津城际“复兴号”列车提速至每小时350公里,从武清站到北京南站只需要22分钟。对许多被北京房价劝退、没有北京户口的“北漂”来说,在北京工作,回武清睡觉,已经是十分稀松平常的选择。

  住在河北燕郊的王先生下班后,在北京国贸附近的大北窑东公交站等候快巴。他表示,以前每天在通勤上要花费约3个小时的时间。“尤其是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地铁上又闷又热,一群人挤在一起,快喘不上气了。”自从有了定制快巴,车上每个乘客基本都有座位,也不用多次换乘,1个小时左右就能达到,每天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京津冀定制快巴为区域内通勤乘客提供了个性化的预约定制出行服务,可节省50%左右的通勤时间。目前共有国贸至燕郊、香河、大厂3条线路,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

  据悉,定制快巴路线还将根据乘客需求进一步扩展,规划燕郊至望京、中关村、亦庄等区域的定制线路,全力打造“环京1小时通勤圈”,助力通勤群众双城生活“同城化”。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北携手京津打通拓宽“对接路”42条段,总里程2540公里;连通干线公路达47条、74个接口,京津冀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

  公路网络越织越密,不仅方便了市民通勤,也提升了物流运行效率,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得益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圆通物流中心整体搬迁至河北,快递全链路平均时长从53小时压缩至47小时,京津冀主要城市当日送达,快递次日达的实现率由60%提高至95%以上。

  借助“1小时交通圈”,企业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不少企业将生产基地设置在区域内的高速公路沿线,产品运输全程走高速,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对外贸企业来说,产品通过天津港出口也更加顺畅便捷。

  数字技术与交通的深度融合,让交通系统更智能。货车司机董师傅常年奔波于北京、保定两地。自2019年北京市开始发放货车ETC,可线上、线下多渠道申办ETC设备后,关卡进一步放开,董师傅深感以前“通行慢”“通行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不仅如此,去年底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数字道路投入运营后,董师傅从雄安到北京市区只需1个小时。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数字道路作为全国首个规模化区域级数字化道路,配备了多功能信息杆柱、激光雷达、电子卡口摄像头等多种感应设备,使人、车、路、物实现了实时互联互通。

  京雄高速公路装上了智能照明系统,荣乌新线高速公路设置了智能化货运通道,京德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风险识别系统已经完成……近年来,京津冀交通数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区域内的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明显增强,交通一体化服务的质量全面提高。

  国际机场一体运营、高速路网持续加密、轨道交通四通八达……京津冀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完善。

  交通状况改善,随之而来变好的是群众的生活,提升幸福感的同时也会增强工作效率,希望每一个双城通勤群众都可以快乐打工!

编辑:灿灿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