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产业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 加强医学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7 11:33:45|来源:澎湃新闻|作者:刘璐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向大会提交了“助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及生产一条链模式,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及药物自主创新能力”的提案。杨杰孚注意到,我国医疗产业长期以来存在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存在短板。他表示,医学基础研究是整个医学科研体系的源头,医学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重大。“我国要加强医学基础研究,从根本上掌握关键医学核心技术,从源头上创新,实现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及生产全链条模式。”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杨杰孚在上述提案中指出,国家在政策层面对我国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及重要药品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扶持力度不够大,缺少切实可行的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总体投入不足。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及生产及临床应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高端产品的高级专业人才缺乏。
 
基于此,杨杰孚建议,做好顶层设计。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国内从事高端医疗设备及重要药物研发的相关机构,将医学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及生产与临床应用相关部门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此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建议进行原始创新和探索,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自主创新打下扎实基础。争取在5-10年内达到大部分高端医疗产品及重要药物独立自主开发及生产。
 
同时,加大对危害公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研究及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具体来讲,如加大对心血管造影设备、CT、核磁共振、超声设备、加速器、植入起搏器及除颤器等“卡脖子”产品研发的投入。激励企业、社会力量及科学捐赠等多渠道投入。
 
此外,应建立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及生产到临床应用全链条模式。杨杰孚表示,医疗设备及药物的研发复杂,融合了多学科技术,包括物理技术、化学、信息技术、材料技术、智能技术与生命医学等,多学科和不同专业的联系及融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来协调。
 
杨杰孚还建议,应提升企业研发及生产的积极性。健全有利于创新设备及药物的激励机制,并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带动企业积极性,使企业发展良性循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防止研发及生产失败后企业无法生存。
 
杨杰孚强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育大师级战略科学家,培养领军科技人才。对基础医学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要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要充分尊重科学家的意见,保障科研人员的薪酬。
 
不止于此,还应鼓励使用自主创新国产设备及药品。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设备,如CT、血管造影机等相继应用于临床,也有不少原创药物,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杨杰孚建议,对于现有的及今后开发的国产高端设备及药品,除了在审批流程及产品招标等方面给与“绿色通道”外,国家应当出台相应政策,逐步提高国产创新设备及药物的政府采购比例,并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国产医疗器械及原创药物。
 
【专题】开局:澎湃新闻202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新闻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