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表示,中秋国庆假期马上到来,要做好个人防护。他建议,公众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科学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确诊后需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此外,公众最好在流感高发季节到来前接种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和三价减毒活疫苗,以获得最佳保护效果。
近期“全国都在咽喉炎”登上热搜,多地医生表示发热门诊人数有所上升,以新冠与甲流为主,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如何抵御?
据CNN网站报道,去年美国已在秋季经历了新冠、流感、RSV的三重疫情,今年仍将持续。专家介绍,秋冬季本就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时段,人们往往更多地呆在室内,易通过气溶胶和飞沫发生病毒传播;放宽旅行限制,减少戴口罩,降低疫苗接种率也加速了病毒传播。
好消息是,一种病毒感染往往会短期激活人体对其他病毒免疫力,较少发生多重感染;坏消息是,多种病毒同时存在给小孩子、老人和免疫低下群体更多的威胁,不仅是细支气管炎、小气道感染等“咽喉痛”症状,还有更大的安全风险。多重疫情叠加,可能压垮医疗服务体系。
耶鲁大学专家介绍,新冠病毒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播的比例较高,减少大型室内聚会,戴好口罩很必要;而RSV则主要通过孩子触摸受污染的表面传播,更需要加强表面消毒;流感不同途径风险位于两者之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避免接触患病者。
如果出现发热、喉咙痛症状,可自测新冠或流感,远离他人,多数情况居家可自愈。但出现了高烧或呼吸急促、皮肤和指甲变色等,就要尽快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