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可贴使用指南
别看创可贴小小一个,使用起来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错误使用创可贴导致伤口发炎感染、甚至截指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很多人认为,小伤口没有必要用创可贴,捂着不利于伤口愈合,晾在空气里反而愈合更快,其实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目前有充分的研究认为,湿润、封闭的环境更有利于创面愈合,也就是“湿性愈合”理论。研究表明,表皮细胞在敷料创造的湿润环境中更易迁移,伤口渗液可产生各种酶加快自身清创,促进伤口愈合,低氧环境还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感。
放假了,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有时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创可贴便成了常见的家庭急救用品。但创可贴可不是万能帖,用对了,它可以发挥保护伤口、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用错了,反而会起反作用。
创可贴,可不能乱贴呀!
作为常见的家庭急救用品,家长们对创可贴并不陌生。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创可贴的种类也越来越细分化了。除了我们常见的普通创可贴,市场上还出现了防水创可贴、液体创可贴、防敏型创可贴,还有专门针对孩子的儿童创可贴。
看着这些各式各样的创可贴,家长们不禁也犯了难,创可贴该怎么选,怎么用呢?
创可贴的种类知多少
简单来说,根据风险程度,创可贴分为医疗器械管理Ⅰ类和医疗器械管理Ⅱ类。I类风险程度较低,例如不含药物成分的创口贴;Ⅱ类具有中度风险,需要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以控制,例如含有一定药物成分的创可贴。具体情况还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而定。
小贴士:创可贴还是创口贴?
仔细看看你们家常备的创可贴,上面标的究竟是“创可贴”还是“创口贴”?创口贴和创可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很多时候我们也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但是它们还是有实际差别的。
一般情况下,创口贴是不含药物成分的,它的作用是短时间内保护伤口不受异物、脏物、细菌接触而造成感染,它更像是无菌的“小绷带”而不是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它一般属于我们上文提到的医疗器械管理Ⅰ类;创可贴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除了保护创面,还有止血、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它一般属于医疗器械管理Ⅱ类。另外,由于普通创可贴中最常见的药物成分是苯扎氯铵,所以我们在超市、药店也会见到标有“笨扎氯铵贴”的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