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就是肝脏“太胖”了? 脂肪肝好发于哪些人群?
发布时间:2023-10-06 21:50:36|来源:搜狐新闻|作者:

  在平常生活中,需要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腰围变化,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相关。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不断增加,65至75岁达高峰。55岁以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其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加,甚至高于男性。中老年人群需警惕该病的发生,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脂肪肝也越来越常见。据悉,全球100个成年人中就有20个—30个脂肪肝患者,肥胖者的脂肪肝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脂肪肝是否真的只找胖子?明明我不胖,为啥也会得脂肪肝?得了脂肪肝怎么办?

脂肪肝就是肝脏“太胖”了?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就可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最常被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0%且随年龄上升,男性大于女性;肥胖人群中约60%—95%;糖尿病患者中约28%—55%;高脂血症人群中约20%—92%。

脂肪肝好发于哪些人群?

  脂肪肝最常见于肥胖的人群,但也并不仅限于“胖墩墩”。营养不良的瘦子也可能会得,下面这些情况最容易中招:

  1.肥胖: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

  2.大量饮酒:男性每天大于40克(50度白酒 100毫升)、女性每天大于20克(50度白酒 50毫升),超过五年;或2周内每天饮酒大于80克(50度白酒 200毫升)。

  3.快速减肥: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所以,瘦子也有可能会得脂肪肝。

  5.糖尿病: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伤肝药物: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妊娠急性脂肪肝多于第一胎妊娠34周—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因素:病毒性肝炎、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等。

  总之,能造成肝脏损害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脂肪肝。所以,我们一定要戒掉坏习惯,保护好我们的肝脏。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