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根本挑战不在于前述教育诚信危机、信息欺骗风险与隐私保护问题等,而在于对学生思维培养的威胁。因此,从教育技术产品设计的角度,任何技术应用都应该进行教育化改造,并通过教育市场的准入制度进行前端防范。
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带来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育,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又何以守护教育“初心”?
9月21日,以“数智赋能 联结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敦煌举行。图为古籍数字化成果展区。丁思 摄
21日,以“数智赋能 联结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敦煌举行。专家学者、参展商围绕“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出版”等话题,探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出版的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三次浪潮。如今,随着深度神经网络大模型的出现,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已经拉开序幕。从知识问答、逻辑推理,到理解人类复杂情感,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当前阶段通用人工智能已具备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多模态能力七大维度能力,并将带来解决人类刚需的全新机遇。”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介绍说,它将会改变信息分发获取的方式,革新生产内容生产模式,对人机交互带来根本性变革,推动IT产业更快发展,包括实现专家级的虚拟助手,成为科研工作的加速器,并颠覆传统手工编程的方式。
聂小林说,自2004年至今,科大讯飞已深耕智慧教育领域19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教育信息化从萌芽阶段走到数字化阶段,在中小学、高等教育等多学段实现了教育教学场景众多关键技术应用由0到1的系统性突破,以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因材施教、五育并举,全国累计服务师生超1.3亿。
“认知大模型的‘智慧涌现’,为解决人类刚需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产业转型升级也带来了新的路径。”聂小林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模型与数字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也面临着诸如内容安全、版权保护、意识形态等种种问题,需要更多的行业专家、生态伙伴携手并进,共同创造教育出版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