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5G”已经碰撞出一些火花。例如在交通领域解决了隧道场景下卫星信号缺失的问题,在智慧矿山的建设中实现了矿山挖装、运输、监测等环节的无人化远程操控。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说,未来的北斗不仅要覆盖陆海空天,还要进入网络虚拟空间,比如躲在路由器里的木马病毒,北斗也能把它“揪”出来。北斗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实现网中信息可追溯、可量测、可计算。
扫码解锁一台共享单车,乘客可以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开启行程;佩戴一枚电子手表,用户可使用双向北斗卫星通讯功能……在26日召开的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记者看到,装载北斗系统的各类设备,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内外民众的生活中。
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事业快速稳定发展。2022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价值超过5000亿元。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业、电力、天然气等领域广泛提供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监控等领域。
在本届北斗峰会展区,一个“随提随用”、外形酷似家用工具箱的小手提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箱子内置一套“基于北斗及高精度地图的多场景列车主动防护系统”,凭借北斗定位系统,可在轨道交通的多场景应用中为列车安全保驾护航。